郑义门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由明太祖朱元璋亲自赐名为“江南第一家”。郑义门源于郑氏家族的合族同居,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历时340余年。
郑义门古建筑群由宗祠、民居、书院古井、桥梁等三十余处建筑构成,占地约5000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建筑类型丰富,造型古朴大方,加之其蕴藏的“廉洁孝义”的家族精神,让郑义门成为融古代建筑、儒学思想与传统民俗于一体的典范,成为具有极高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样板,成为历经千年,至今仍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存在。
目前,江南第一家拥有廉政文化展示馆、牌坊群广场、郑氏宗祠、昌三公祠、昌七公祠、孝感泉、旌表牌坊等室内外场所,用于各类研学、廉政学习及各民族文化团队的接待。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5年被评为浙江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示范基地。2018年被评为浙江省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基地。2019年被评为浙江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0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2021年被评为浙江省党员教育培训基地。2022年被评为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参观此处时曾说:“江南第一家开发要与文物保护结合起来,弘扬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爱家爱国的精神。”

郑义门的历史追溯至北宋初年。是年,郑淮与两位兄弟迁至浦江,在此立宅。郑淮的孙子郑绮便是十五世同居的开创者。他善读书,奉行以“孝义”为宗旨的治家方法,助推着家族在明朝初年进入鼎盛。宏大的家族规模与严密的组织体系,使得郑义门声名远扬八方,为世人所瞩目。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在阅览完这个千人共居,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后深受触动,赐其“江南第一家”的牌匾。三代王朝交替,不变的是优良家风,此后虽经衰败而精神仍传,及清末亦越十三世之多,无人不敬仰,无人不为此动容。

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这也为郑义门的廉政文化的挖掘提供了良机。据浦江县纪委书记陶国兴所说,令郑义门流传千古的《郑氏家范》虽存在历史局限,但其倡导的仁义、勤政、廉政与“以德治国”方略存在异曲同工之处。推动党员干部廉政基地建设、开展干部队伍廉政教育,从而真正把“以德治国”精神落到实处,把家风与治国理政相结合,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始建于2013年5月,并于2015年8月21日建成开馆的江南第一家廉政文化展示馆就承担着教育党员的重要任务。自开馆以来,参观人数达到了近三十万,参观人员主要由省内外党员干部及各单位人员组成。2016年5月到8月,浦江县全县党员干部2万余人次到此进行廉政学习,对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起到了良好作用,得到了积极的社会反应。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郑义门就致力于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良好氛围,打造出“浙里石榴红”的民族团结进步品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民族和谐友爱的美好家园。同时,作为4A级景区,现在的郑义门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游客数以万计,带领他们感受巍巍华夏绵延不断的精神魅力,带领他们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新时代,郑义门也将继续弘扬廉政精神,将优良文化发扬光大,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把文化精髓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构筑以文化为核心,以技术为手段的新型平台,让郑义门的精神走向大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关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搜狗百科
百度自媒体咨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