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English

博达论坛第八讲成功举办

作者:国际经济与旅游管理学院 时间:2013年12月13日 09:50:22 点击数:

12月12日,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承办博达论坛第八讲,此次论坛特别邀请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宁波大学兼职教授张旭昆老师作题为“现代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讲座。副院长郑亚莉教授出席讲座。

讲座中,张老师结合人们日常生活,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了“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经济学思维方式是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关键”、“经济学思维的基础是稀缺性和选择性”以及“经济学的方法论”等内容,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关于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他引用了经济学大家们的观点予以说明。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尔弗里德·马歇尔就说,经济学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是—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具体的真理本身”。近半个世纪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又进一步肯定了这种表述:“它(经济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教条。它是一种心灵的工具,是一种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技巧。”尽管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没有专门讨论过思维方式问题,但他的著作处处闪烁着演绎推理这一科学思维方式的光芒,因而经济学思维方式研究大师老凯恩斯尊崇他为“历史方法的奠基者”。此后,莱·罗宾斯、哈奇森、弗里德曼、萨缪尔森和米塞斯又对经济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作了系统的研究。

他认为,经济学不仅是关于资源配置,关于人的理性选择行为,关于经济运行机制和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而且,它也是分析人的理性选择行为,解释和理解经济现象,探究经济活动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经济学家们在思维中投射社会经济系统的思维视角、由思维视角决定的视阈所能反映的思维视野(分析空间或问题)、透视经济现象的思维形式及所获得的思维模型等,一旦被经济学家们广泛接受,就构成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经济学家们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或研究范式来分析经济问题,就会形成一种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的解释体系,即经济学理论。因此,经济学思维方式是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关键。

他还分析到,人类要在自然界中生存并且进一步发展,必须消耗资源。然而,资源是有限的且具有多种用途。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的有限性同人的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学就是在人类认识这种矛盾及其规律、并通过实践努力解决这种矛盾的过程中应运而生。一方面,人类经济活动要解决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另一方面,人类经济活动就是一种选择行为。因此,经济学家们分析经济活动所选择的思维视角是基于机会成本的理性选择,经济学思维的基础是稀缺性和选择性。

最后,他认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是依其方法论的变革为线索的。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是从放松新古典经济学的一系列严格假设为出发点的。首先,现代经济学修正了“理性经济人”的假定,由“完全理性”假定修正为“有限理性”;其次,修正了“确定性”的假定,由“确定性”假定修正为“不确定性”;最后修正了“完全信息”的假定,由“完全信息”假定修正为“不完全信息”。借助方法论的变革,现代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得以拓展,研究内容不断深化,并与经济现实不断接近。具体表现在新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经济学分支的兴起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