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晚,青山自然学校朱博士来院为选修研学课程的同学带来一场精彩的自然研学设计与体验课程。

解密自然
讲座伊始,朱老师以“幺蛾子”的研究为引子,介绍了利用花香干扰信息素探寻以减少飞蛾繁殖的经历,引发学生们对自然研学的兴趣。随后,对青山村的水源保护项目进行讲解,展示了青山村龙坞水库水质由四类水质到一类水质的转变过程,证明了各方力量努力研究并保护自然的效果,学生们对此深有感触。由此,产生了水保护公益项目的可持续性问题,保护协会工作者通过开展自然教育、生态旅游等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为村民创收,自然研学成为其中的重要部分。
开发自然
第二段内容,朱博士利用实例集中讲解如何设计自然研学项目。概而言之,自然研学的设计分为内容和执行两部分,分别对应前期内容设计和后期物料场地的准备。内容设计要关注那些问题,如何充分利用在地化的关键资源和核心内容进行课程或产品设计至关重要。好的课程和产品需要高效细致专业的执行,执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与内容呈现乃至评估需要重点关注。朱博士还强调设计过程中,任务分解与流程管理的方法,学生们受益良多。

探索自然
最后,朱老师带学生们体验了青山自然学校的夜观项目。项目分夜观知识教学和户外寻找观察虫子两个部分。知识教学在教室进行,让学生们学会辨认昆虫,提醒学生们不要伤害到任何小虫子。户外探索在浙外寻语山开展,老师和学生们都热情高涨,寻找并观察到了飞蛾、蜗牛、马陆虫、蝗虫等小动物。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们认识到“自然”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并爱护自然,搭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平衡空间或状态,这才是自然研学带给我们最大的启发。
青山自然学校是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万向信托和大自然保护协会发起的,青山乡村志愿者服务中心长期运营的项目基地。青山自然学校面向长三角地区学校、企业和普通市民开放,除了进行日常的保护工作,不断探索运作新模式,为新老村民和访客提供不同类型的课程和生态活动服务体验;并时常举办以自然和公益为主题的体验和教育活动,帮助人们更好地连接自然、认识自然、对待自然。
图文:潘盼 乔桂强
【青山自然学校简介】
青山自然学校是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万向信托和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联合发起并捐赠支持建立的自然教育基地所在地,由本地社会企业运营。 该基地采用中国传统夯土建筑工艺,实现对废弃村小的再利用改造。青山自然学校团队从2016年开始驻地青山村,协助将本地饮用水源恢复为一类水质,并在青山村本地社区开展多样化的社区支持、公众参与工作,践行用商业模式推动公益可持续发展。青山自然学校成立以来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广泛的社会关注度,是“乡村善治”样本,是 “未来乡村”照进现实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