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English

浙江红色文旅(清廉)地图 | 第五期: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

作者: 时间:2023年11月29日 18:55:57 点击数:

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地处温州南部,温州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含中共浙江省一大旧址、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等三个点)地处素有“浙江延安”之称的平阳县西部山门镇、凤卧镇境内。

平阳是老革命根据地县,县内现存革命遗迹众多,与南雁荡山和南麂列岛的自然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包括红军革命史迹、闽浙边根据地史迹、中共浙江省一大史迹、烈士纪念史迹和粟裕大将骨灰敬撒处等五大板块的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和自然景观相辅的革命圣迹景观群。区内主要的红色旅游资源有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粟裕将军部分骨灰敬撒处;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曾山、刘英、粟裕同志办公室及住所旧址;中共浙江省第一次党代会会址;“浙南刘胡兰”——郑明德纪念馆等二十多处。平阳山门、凤卧一带是该根据地的中心,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浙江省委的活动中心,是曾山、刘英、粟裕等同志创建的浙南革命根据地之一。

中共浙江省一大旧址于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丰富充实展览内容、提高接待能力、发挥更大教育作用,投资700多万的“省一大”陈列馆于1995年底动工兴建,现已建成,于2007年8月3日举行“省一大”陈列馆开馆仪式,并对外开放。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岗坪上的山门小学内,前身为山门畴溪小学。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高潮。我党为了加强抗战力量,迎接将来斗争的需要,解决骨干不足的问题,于1938年1月15日,以刘英、粟裕同志为首的“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红军挺进师”在山门镇创办“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招收来自全省各地的青年学生、工人、教师等学员200多人,开设游击战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经济学、群众工作等课程。1938年1月开学,3月间结束。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是当年南方八省十四个革命根据地唯一的一所“抗大”式的干部学校,办学为期虽然短暂,但收效甚大。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这些学员南征北战,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大多成为党政军及各条战线的骨干,对此后人民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该处1989年被列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闽浙边临时省委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北侧半山腰大屯村,海拔400米,该村东邻凤卧镇,西北与文成县接壤,东西两侧是峡谷,南面有条盘山公路通向山门街,间距约5公里。周围群山连绵,峡谷幽深,古树苍郁,山峻路险。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办公地点设在大屯村东南面郑永盛家的九间平房里。省委机关的油印室、收发报机、缝纫组、军械组、红军食堂等分设在大屯村的周围群众家里。革命前辈曾山、粟裕也曾在大屯村工作、生活过。曾山在此传达了中共中央和东南分局的批示,详细听取了刘英、粟裕的工作汇报,具体询问部队供给和地方组织等情况,并就全国抗战形势和浙江党组织、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及浙南根据地的工作作了重要部署。1938年3月18日[2]粟裕率领部队北上抗日后,省委机关从大屯村移往凤卧镇玉青岩村。大屯村是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在浙南驻扎最久的地方。

2005年被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09年5月被中宣部命名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平阳是老革命根据地县,革命遗迹众多,与南雁荡山和南麂列岛的自然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以红色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相辅的革命圣迹景观群。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是早期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中共浙江省委的活动中心,素有“浙江延安”之称,曾山、刘英、粟裕等都曾在这里战斗和工作过,留下了众多革命遗迹。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于2005年被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录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境内有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闽浙边抗日干校旧址、浙江省一大会址冠尖和马头岗;有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的大屯村(有“浙南红都”之称)、临时省军区司令部驻地龙井禅寺、政治部驻地叶氏祠堂、军政教导处驻地郑氏宗祠;有北上抗日出征门及誓师大会会址凤卧水口宫及“浙南刘胡兰”——郑明德纪念馆(一门三英烈)等。2016年,浙南(平阳)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1935年至1936年间,刘英、粟裕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平阳、泰顺、福鼎、文成、瑞安一带建立了浙南游击根据地;1938年1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平阳山门畴溪小学创办了南方八省十四个革命根据地唯一的抗大式干部学校——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从平阳山门出发,奔赴皖南抗日前线;1939年7月,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阳凤卧召开。革命圣火在这里点燃,北上抗日从这里启程,临时省委在这里诞生。平阳每一片土地上,都书写着革命历程的艰难和喜悦。

浙江(平阳)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该园围绕浙南革命根据地和挺进师北上抗日的光辉业绩,依山而建。纪念园由下而上呈阶梯式设计和建造。主要纪念物建筑有红旗观光通道、红旗广场、《红旗飘飘》主题柱阵、艰苦历程、五百将士出征浮雕墙、纪念碑建筑群、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粟裕将军部分骨灰敬撒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陈列馆等。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是粟裕率挺进师出发的地方,以“红旗不倒”为主题,“永远的丰碑”为主线,围绕浙南革命根据地和挺进师北上抗日的光辉业绩为核心,结合凤岭山自然风光,依山而建。纪念园主入口,因山就势,开辟山体一角建设象征“红旗一角”的造型的入口大门,在右侧镌刻着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纪念园以阶梯式至下而上设计和建造,主要建筑纪念物有红旗观光通道、红旗广场、《红旗飘飘》主题柱阵、艰苦历程、五百将士出征浮雕墙、北上抗日出征门和纪念碑群等。

位于平阳县山门镇,陈列馆坐北朝南,总面积680平方米。西侧为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西南侧为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廉政教育基地,东侧为浙江平阳干部学校教学楼。

本陈列馆是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军史为主线,依托出浙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以图片展览、实物陈列、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充分展示红军挺进师不同历史时期的历程。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高潮。为培养抗日救亡青年干部,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于1938年1月15日,借用原山门畴溪小学校舍,创办了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简称“抗日干校”)。

抗日干校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小学西侧,校舍原址呈U形,东西两边各有1幢6间2层木楼和1间厢房,称为东楼、西楼。楼下为教室,楼上为教员和学员寝室。北边的耶稣教堂作为大礼堂,现仅存西楼,占地面积210平方米。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是当年南方8省14个革命根据地唯一的抗大式干部学校。它办学时间虽短,但作用和意义甚大。它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抗日青年干部,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很大的贡献。1984年2月,粟裕同志病逝,遵其遣愿,将他的骨灰敬撒在抗日干校旧址的桂花林中。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简称廉政教育基地),位于山门红色旅游教育基地主入口处西南侧,坐南朝北。廉政教育基地建筑为新建建筑,建筑总面积544平方米。根据陈展主题和历史脉络,廉政教育基地分为正厅、浙南烽火厅、峥嵘岁月厅、鱼水情深厅、正气长存厅、警钟长鸣厅、心声涌现厅、心“廉”家园厅八大部分。主要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创建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期间的廉政勤政、亲民爱民事例为背景,展示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的廉政风貌。本基地主要包含了红色文化、清廉文化和腐败文化。

资料来源:浙南(平阳) 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不玩初心,牢记使命,浙江红色教育基地-浙江大学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官网 (zjued.cn)

温州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_百度百科 (baidu.com)